《表5 大兴安岭及邻区早中侏罗世花岗质岩石锆石U-Pb年龄》

《表5 大兴安岭及邻区早中侏罗世花岗质岩石锆石U-Pb年龄》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大兴安岭中部塔尔气中侏罗世碰撞后花岗质岩石的确定及地质意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前人关于东北地区的地质研究曾认为该地区早-中侏罗世花岗质岩石主要发育于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其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岩(葛文春等,2005b;Ge et al.,2007;隋振民等,2007;Wu et al.,2011;王伟等,2012),并具有斑岩型钼矿的成矿属性特征(Ge et al.,2007;Chen et al.,2011;陈衍景等,2012;杨言辰等,2012),同时提出这些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发育的早-中侏罗世花岗质岩石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孙德有等,2004;葛文春等,2005b;Ge et al.,2007;隋振民等,2007;Wu et al.,2011)。但是近年来随着地质调查工作的逐步深入以及高精度测年方法的广泛应用,发育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的中生代侵入岩(或侵入变质杂岩)逐渐被识别出来,其中无论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松辽盆地,还是额尔古纳和兴安地块均存在早中侏罗世花岗质岩石(表5)。同时,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对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时空影响范围还存在着较大争议。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根据额尔古纳和兴安地块发育的侏罗纪钙碱性岩浆岩组合,提出由于大兴安岭地区远离古太平洋俯冲带,因此松辽盆地以西地区侏罗纪岩浆作用的产生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南向俯冲有关(孟恩等,2011;王伟等,2012;Xu et al.,2013;许文良等,2013;李宇等,2015;唐杰等,2016)。但是,部分学者认为蒙古-鄂霍茨克大洋可能仅存在北向俯冲作用,并不存在双向俯冲过程(Zorin,1999)。随着高精度年代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额尔古纳地块已识别出大量中生代岩浆岩,暗示了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片南向俯冲过程(Wu et al.,2011;Xu et al.,2013;唐杰等,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