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长宁页岩气田和涪陵页岩气田龙马溪组裂缝发育参数表》

《表2 长宁页岩气田和涪陵页岩气田龙马溪组裂缝发育参数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改进的岩石物理模型表征页岩天然裂缝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括号内为平均值。2.涪陵页岩气田数据来源于本文参考文献[15,23-24]。

根据野外剖面和岩心观察(图4-a~d)长宁和涪陵地区龙马溪组天然裂缝的类型、密度和方向等特征,发现龙马溪组天然裂缝的类型和成因存在明显差异(表2)。长宁页岩气田龙马溪组底部岩心段天然裂缝发育,主要类型为高角度裂缝和顺层缝。这是因为长宁背斜是受控于基底断层而形成,为一大型断层转折褶皱背斜[21],后期背斜核部遭受侵蚀遗留下现今“马鞍状”斜坡—向斜构造背景。燕山期之前,该区相对稳定,沉积了震旦纪至侏罗纪地层;燕山早期由于西南方向的挤压应力形成了一个初始的冲断层和两个活动轴面。后期断层向东北方向滑动导致上盘地层沿轴面发生褶皱,形成长宁背斜的初始隆升状态,上盘地层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持续推覆,从而形成了断层转折褶皱(图5)。前人通过地震剖面识别发现长宁背斜下伏基底内发育大型逆冲断层,具有西南深、东北浅的特点[22]。长宁页岩气田主体部分在西南翼,因而受基底逆冲断层作用相对较小,但由于龙马溪组下伏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高台组两套区域性膏盐层,易产生滑脱作用在龙马溪组底部形成局部裂缝。此外,部分地区(如N1井区)龙马溪组还可能受到建武向斜的褶皱作用而形成裂缝。因此,长宁页岩气田裂缝主体受控于下伏滑脱层的滑脱作用和基底断层逆冲作用,部分受次级构造带的褶皱作用。但由于长宁地区龙马溪组沉积于钙质深水陆棚,页岩中碳酸盐含量相对较高(图4-e),使天然裂缝处于部分或完全钙质充填状态,连通性较弱(图4-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