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密度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表1 密度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熟期玉米不同粒位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对密度的响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D1:45,000株hm–2;D2:60,000株hm–2;D3:75,000株hm–2;D4:90,000株hm–2。同列标以不同字母的值在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ns表示差异性不显著,**表示在P<0.01水平上显著。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不同熟期品种产量显著提高(表1)。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熟期品种玉米的穗粒数和百粒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显著下降,而有效穗数显著增加(P<0.05)。2年的产量表现一致,先玉335平均产量较东单60高8.9%(1303 kg hm–2);2018年2品种均在D4种植密度下达到最高产量;2019年分别在D4 (先玉335)和D3 (东单60)达到最高产量,2年平均最高产量分别为18,739 kg hm–2和17,111 kg hm–2,产量较D1密度提高了32.2%(4562kg hm–2)和27.7%(2725 kg hm–2);就产量构成因素来看,穗粒数和百粒重与种植密度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表2),种植密度每增加10,000株hm–2,先玉335和东单60的穗粒数分别减少27粒和28粒,百粒重分别降低0.9 g和1.0 g;先玉335的平均百粒重较东单60高4.8 g,穗粒数在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