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表1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冠层光能截获和产量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同列标以不同字母的值在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表示在P<0.0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P<0.05水平上显著。

由表1可知,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对密度的反应不同,获得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产量随株型紧凑程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株型玉米的穗粒数和百粒重随密度的增加显著下降,而有效穗数显著增加(P<0.05)。两年间产量的结果趋势一致,陕单609、秦龙14和陕单8806的平均产量依次为12,176、9624和8533 kg hm–2,分别在9.0×104、7.5×104和6.0×104株hm–2达到最高产量,产量分别较低密度提高了26.9%(3724 kg hm–2)、20.4%(2185 kg hm–2)和19.7%(1885 kg hm–2),当密度增至9×104株hm–2时,秦龙14和陕单8806的产量分别降低10.9%(1173 kg hm–2)和8.3%(746kg hm–2)。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穗粒数、百粒重与种植密度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密度每增加1×104株hm–2,陕单609、秦龙14和陕单8806的穗粒数分别减少24.3、33.6和37.2粒,百粒重分别降低1.2、1.1和1.4 g(表2),陕单609两年的平均百粒重和穗粒数分别较秦龙14和陕单8806高出13.1%(4.4 g)和16.1%(5.4 g);9.4%(51.5粒)和14.3%(78.9粒)。由以上分析得,在较高密度下,粒数和粒重随着株型紧凑程度的增加趋于稳定,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的高度协调使陕单609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