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上海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距离》

《表3 上海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距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空间结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彭芳梅(2017)指出,城市(Pi-Ni)值的大小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在空间网络结构中的地位特征:(Pi-Ni)值为正值时,值越高的城市在群体中越处于核心位置;(Pi-Ni)值为负值时,Ni值越高的城市往往是接受中心城市辐射能力较高的地区,一般围绕在核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周边,相对Ni值越低的城市离中心区域越远。本文中(Pi-Ni)值为正值的城市仅有两个(表2),上海(15.76)值最大,是长三角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城市,无锡(0.32)次之,理论上为次中心城市,但它的值远远小于上海,难以称之为次中心城市。可见,上海是当前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进程中唯一核心城市。在(Pi-Ni)值为负的城市中,苏州(4.91)、嘉兴(4.27)等城市的Ni值较大,是接受上海体育产业辐射能力较强的城市,它们基本位于上海的周边,铜陵(0.01)、舟山(0.06)、南京(0.07)等城市的Ni值相对较小,与上海相距较远。从经济距离(表3)上看,亦是如此。彭芳梅(2017)将该现象归因于空间联系作用的距离效应,即在(Pi-Ni)负值的城市中,离核心城市越近的地区接受辐射能力越强。整体而言,长三角体育产业呈现单核心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即上海为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城市,其他城市则构成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边缘地带。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指出,“核心-边缘”结构一旦形成,集聚经济在循环累积因果效应下会形成自我强化机制,造成“马太效应”(任宛竹,2017)。如若不能优化这种空间结构,不平衡发展将是长三角体育产业发展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