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双勾法还原宋刻本笔画并与字库字体笔画进行比较》

《表2 双勾法还原宋刻本笔画并与字库字体笔画进行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宋代刻本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笔法”与“刀法”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北宋早期印刷字体仍仿照唐代式样,书风上也追随唐代书法名家,推崇的是欧体、柳体、颜体,南宋时期刻本字体有了从楷体到印刷字体的显著变化。究其原因是当时的工匠为了提高雕刻速度改变了完全按照书写体镌刻的方式,在字形上进行了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改进。经过对比分析(见表2)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笔形高度几何化。能明显看出这些刻本字形都具有笔画端正平直的共同点。同时为了行刀便捷和适应雕版木料纹理特性,将横刻的略细竖则较粗,将撇、捺、钩、挑这些有弧度的笔画处理的硬直且棱角分明。其二,宋体字笔画装饰部分的出现。朱熹所著南宋《大学章句集注》和南宋淳熙年间刻本《诗集传》的字形展示,它们笔画末端都有装饰角即当代字体设计理论所称的“字脚”。“字脚”几乎可以等同于西文字体中“衬线”的概念,是宋体字笔画两端的装饰部分,最早就是出现在南宋刻本字形中(见图2)。其成因有两个,首先宋体字是从楷书演化过来的,向右上倾斜的行笔趋势是在模仿楷体的运笔;另一个形成原因则是为了实用性的考虑,加粗笔画的末端可以有效缓解书籍在频繁阅读和长时间存放过程中造成的油墨磨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