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3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山西南部旱地区试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和**分别表示0.05和0.01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左下角为简单相关系数,右上角为偏相关系数。

由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为了解山西南部旱地小麦区试品种产量性状的变化特点,对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表3),穗长、穗粒数和株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是植株生物量的一项表征,与穗粒数和产量显著正相关,可见,保证一定的生物量是保持小麦产量的基础。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穗数与千粒质量和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以千粒质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688,穗粒数与产量未达显著相关。可见,山西南部旱地区试产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增加穗数和千粒质量来实现的。而偏相关分析发现,三要素均与产量显著相关,以穗数和千粒质量的相关性较高,穗粒数与穗数偏相关呈显著负相关,说明二者之间相互制约。表明在育种过程中,如果只单纯地提高某一性状,会降低其他性状,从而影响最终产量的提高。因此,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性状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兼顾产量三因素的同步提高,才能选育出高产优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