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红河哈尼梯田和大理西湖湿地水体中TP、TN的截留率(%)》

《表7 红河哈尼梯田和大理西湖湿地水体中TP、TN的截留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大理西湖湿地景观中水体富营养化及截留功能的季节变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大理西湖湿地水质自水源区至湖区依次呈现“好-差-差-较好”的特征,截留功能并不明显(表7)。这是因为在垂直空间方向上大理西湖湿地与哈尼梯田湿地的景观结构不同,大理西湖湿地地区海拔高差较小,大致可以看作平原区平流湿地,在景观结构上属于水平湿地景观,而哈尼梯田湿地海拔高差较大,属于山地垂直流湿地景观,两种景观结构对水体TP、TN的迁移与截留量不同,研究结果与小三江平原的湿地污染水平空间分异原因一致(刘红玉等,2008),说明地形高差对一个区域的水体污染物等迁移和截留功能影响较大。除此之外,Shen等(2015)研究也表明,污染物的迁移受景观格局影响明显。王晓玲等(2017)研究发现,生态塘对TP、TN的截留率分别达到34.7%、34.8%,而大理西湖湿地的沉降塘截留率可达到65.58%、55.61%,这是因为大理西湖湖滨沉降塘为多级沉降塘,自上游水流汇入经过多个湖滨沉降塘的沉淀与削减作用,对TP、TN的截留效应明显,与尹澄清等(1999)的水陆交错带对来自陆地的TP、TN污染物质具有强烈的截留作用原因一致;西湖水体相较于以上各类水体TP、TN浓度低,但整体仍呈现中度富营养化状态。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湖的围湖筑堤、建造万亩泵站抽水灌溉等流域开发措施导致西湖湖滨带被破坏、湖泊面积缩减以及沼泽化等问题突出,使得西湖水体呈现中度富营养化,与流域开发历史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