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沿程污染物浓度变化》

《表2 沿程污染物浓度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AAOA-MBR工艺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生化池沿程污染物浓度变化见表2。从进水口至厌氧池各项污染物浓度的大幅降低,COD、TN、NH3-N、TP降幅分别为73.43%、54.63%、81.31%、63.44%,推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缺氧池回流液的稀释;微生物代谢细胞合成;污泥的表面吸附及反硝化脱氮等。原水的补给使得缺氧1始端的COD、TN、NH3-N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TP基本持平;同时,缺氧2始端的COD也略有上升,说明多点进水方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后续池体碳源匮乏的问题,但缺氧2进水点的作用有限。从缺氧1、好氧始末端TN、NH3-N、TP的变化来看:缺氧1对NH3-N的去除贡献大于好氧池,在污泥回流及生物脱氮的共同作用下缺氧1中NH3-N质量浓度从6.87 mg/L下降至1.08 mg/L,池体中的硝化作用占主流,结合图5所示沿程DO、ORP变化曲线图可知,缺氧1中DO在0.25 mg/L左右,而ORP>50 m V,好氧末端污泥回流携带的硝化液对缺氧1的生境有较大影响;进入好氧池时混合液中的NH3-N质量浓度已在较低水平,经过充分的硝化作用NH3-N快速降低至0.33mg/L,而TP从0.81 mg/L降至0.69 mg/L,说明聚磷菌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效果有限,为确保出水TP达标,A厂在缺氧2末端设置了除磷加药点(聚合氯化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