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坡位冻融周期内各层土壤质量含水率》

《表2 不同坡位冻融周期内各层土壤质量含水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季节性冻融对黑土坡面表层水分垂直迁移影响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11-1月份冻结期,上、中、下坡位0~5 cm含水率均有增加,其中下坡位增加较为明显;进入2-3月份融化期,不同坡位0~5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均有明显的增加,上坡位、中坡位和下坡位分别为52.1%、46.4%和47.5%。相比冻结初期(11月份)增加了18.65%、15.32%和18.42%。因此,不同坡位表层土壤在冻结后0~5 cm土壤含水率均为增加趋势,但各坡位含水率增加量不同。其中,下坡位在0~5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有明显的增加,而中坡位在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均有明显的增加,与曹伟等[14]在青藏高原坡面冻土变异特性试验研究中取得结果一致[15-16]。其原因主要为,下坡位0~5 cm土层土壤黏粒较多,对薄膜水的吸附能力和毛管作用较强,因此土壤在冻结过程中向0~5 cm土层土壤水分迁移量较大;5~30 cm土层土壤孔隙较大,毛管作用较小,土壤在冻结初期30 cm土层以下土壤水分向该层迁移量较小,因此5~3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有所减少。而中坡位土壤相对贫瘠,土壤颗粒较细,透水性差,干密度大于上层黑土,而在土壤含水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干密度越大,单位体积土体含水质量越大,冻结时释放热量越多,进而延缓冻结锋面向上推进的进程[17]。因此,下层土壤水分易在20~30 cm土层发生聚集。不同坡位表土在冻结后均在0~5 cm土层形成冻结锋面,由此可证土壤冻结后水分不断向0~5 cm土层迁移。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