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18-2019年不同处理的棉花田间耕层土壤积温》

《表1 2018-2019年不同处理的棉花田间耕层土壤积温》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对棉田土壤水热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种植密度间差异显著(P<0.05);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种植模式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分别表示在0.05、0.01水平上显著相关,ns表示不显著。下同。

对2018-2019年不同处理下棉花全生育期耕层积温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不同种植模式下耕层土壤积温为M2显著高于M1(P<0.05),与M1处理相比,M2处理的耕层积温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提高了8.3%~9.9%和8.3%~8.6%,表明“宽早优”种植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耕层土壤积温。种植密度对耕层土壤积温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在不同年份和种植模式下,耕层积温随种植密度的提高均呈下降趋势。密度大由于植株对地面的遮阴率更大,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D3的耕层积温最小。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对土壤耕层积温无互作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