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大同镇部分年份屯粮表》

《表3 大同镇部分年份屯粮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明代大同镇屯田发展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屯田面积及本折粮的数据参考:《明太祖实录》卷96第1653页、《万历会计录卷》卷二十四第841—844页、成化《山西通志》卷6《兵备》第329页、《明神宗实录》卷120第2238页;可供军人数依据邻近年份月粮供给制度推算,需供军人数因对应年份缺乏数据,选择邻近年份(本

洪武永乐时期,大同镇积极开展屯田建设活动,屯粮收益较好,在军饷供应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有官员称“国初各边钱粮,取办民屯二种”。历史文献里关于该时期具体的屯粮数据较少,但是从后来的官员奏报中可以得到证实。“嘉靖三十五年八月辛卯,部复:‘我祖宗时,经画边计,大同额粮至五十万石,故塞下之粟常见充而虏不为害。’”[22]但是,后朝的评价夸大了大同镇屯田的实际效果,永乐以后,大同镇屯田的面积不断增加,但是屯田效果不佳,万历十年,屯田的开垦面积达4万余顷,相比于洪武八年,开垦面积增加20倍,但是相比之下,屯粮的增幅不大,屯粮只有151099石(见表3)。其次,正统五年至嘉靖十四年,屯粮可供养的军人数在实际供养数中占比呈下降趋势,万历六年、万历十年两年,占比有所回升,但是要注意的是,总体而言,屯粮只能作为军队粮饷供给的部分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