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梁桥立面形态分类表》

《表1 梁桥立面形态分类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明清山水画中桥梁类型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来源:作者制)

明清山水画中,梁桥立面形态可分八类(表1)。水平形最多,达60.4%,因此梁桥也常被称为“平桥”。平桥面利于车马通行,且在横向上具良好延展性,使桥梁体量易于变化。短桥跨流水激湍,长桥接平湖堤岸,或曲或直,建造材料、桥上建筑、栏杆都极为丰富,乡野山村、文人私园、危岩峻岭中都常见其身影。拱形也较多,拱桥面不仅形态优雅,隆起的桥面也利于桥下通航,不过多数梁桥起拱幅度并不大。单坡形较少,占1.0%。常位于山岩急流上,桥梁随地势向上,多与两侧栈道相连。两折边梁桥常位于乡间河溪上,中部如驼峰高耸,此类桥梁也是《芥子园》画谱中的绘画范式之一,被称为“驼峰板桥”。三折边梁桥占15.4%,大多为中高两低的对称“八”字形,也有少量为不规则三折。除了下方以墩柱作为支撑的多跨形式,在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画作中还经常出现单跨的三折边石梁桥,两侧仅用带斜坡的桥台(图1)支撑。清代佚名《金城揽胜图》记录了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皋兰县城的山川形胜、城郭面貌[2]。画中描绘了一座特殊的三折边梁桥,即当时兰州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握桥(图2)。握桥在结构上属于伸臂梁桥,用横直相间的木料层层挑出成为伸臂,两岸伸臂间以木梁搭接“相握”,这是明清山水画中唯一一座伸臂梁桥。四、五、七折边梁桥在画中分别出现两次,数量最少。四折边梁桥中,一座为对称的“M”形,但桥面起伏不大,一座为不规则形,桥面板随地势高低变化。五折边梁桥均位于园林湖池之中,仇英《荷花清暑图》中,中部桥面抬高,既便于通航,又强调了桥梁中部空间的重要性。清代《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方壶胜境》(图3)中有一座模块组合式的五折边梁桥,桥梁中部抬高可使小舟通行,需行大船时,桥墩、桥面、台阶都可拆卸撤走。七折边梁桥出现于徐扬所绘的《姑苏繁华图》和《乾隆南巡图》第六卷中,均为苏州胥门万年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