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杏扩增反应体系:区块链存储可扩展性研究进展》

《表2 杏扩增反应体系:区块链存储可扩展性研究进展》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区块链存储可扩展性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2从区域划分思想、划分形式、定期改组、区域存储内容、区块原子性、区域自动调整性、是否有节点存储完整账本以及节点存储大小的角度,详细地对比了8种不同的协作式存储.动态划分区域有利于防止恶意节点控制某一区域,从而影响整个区块链的网络性能.定期改组区域能够提高一定的安全性,但与此同时,也会存在大量的数据迁移工作.对于文献[54]和文献[57]中的方案,当有新节点加入区域后,模型会自动地调整曾经存储在原节点上的数据,重新分配到新节点上.这种自动的调整方式会占用区域内的通信带宽,增加通信成本.从存储效率的角度看,对于基于编码的协作式存储,编码时切分的数据子包个数越多,节点所需的存储空间越小.对于基于动态分片的协作式存储,区块链分片数越多,节点所需存储空间越少.这两种方式所需的存储空间和比特币存储模型所需存储空间呈线性关系.对于基于集群的协作式存储,节点所需存储空间与集群内节点数量相关,集群内节点数量越多,每个节点所需存储空间越小.对于基于静态分片的协作式存储,当进行初始化划分时,若某一分片规模明显大于其他分片,则日后同样也将面临存储膨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