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壮语标准音 (武鸣双桥) 韵母表》

《表3 壮语标准音 (武鸣双桥) 韵母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方块壮字的汉字借音声旁与中古韵图的内外转》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于现代汉语方言历经各种内部音系结构调整和外来方言的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现代方言的性质复杂,也使其无法完整地反映中古以后“内”“外”转的区别。黄笑山(2000:43)亦曾注意到:“壮字借音声旁以长短元音分内外转,给人以鲜明的印象。……这样的长短分立出现在‘蟹摄:止摄’、‘效摄:流摄’、‘宕江摄:通摄’、‘梗摄:曾摄’的对立里,在‘效摄:流摄’里更是截然分立。”(6)黄文的观察无疑是正确的,只是用作基本资料的古壮字数量只有一千余个,只占本文所涉材料的四分之一,因此结论难免不够全面。本文的讨论表明,从唐宋韵图所分内、外转各八摄的壮语对音来看,以元音长短分内、外转在整个中古十六摄韵类中是很普遍的。黄笑山(2000)、林奕(2004a、2004b)与本文的观察均能表明,借音壮字中的汉字读音与晚期中古音基本一致。同时,从借音壮字中也能看到一些早于唐宋或不同于唐宋北方话的语音特点(如通并入宕、咸并入深、曾梗有别、蟹止三四等字元音低裂化等)。虽然汉字借音声旁所反映的音系基础仍在探讨中,但至少可以肯定,它与北方标准音差别不大。本文通过对近五千个借音壮字的考察,内外转各八摄的分类观察,发现内外转各摄在壮语中分别对应于短元音和长元音,有些韵摄所表现出的“例外”现象,从汉语音韵史的角度来看,其实也都是“例内”音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