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溪沟长期观测点流量记录表》

《表2 溪沟长期观测点流量记录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速公路隧道溶洞处置方法及技术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m L/s

根据地勘,该段平水期涌水量为2 460.09 m3/d,丰水期涌水量为12 300.45 m3/d。通过水文长期观测该隧道K5+141.5—K5+193段岩溶水的补给区主要位于明月山背斜核部岩溶槽谷内,两侧山体地表水顺坡面排泄进入槽谷内,槽谷沿背斜核部轴线分布,槽谷内洼地、落水洞呈串珠状分布,多个洼地内的落水洞被人工阻塞蓄水,开发为鱼塘或水田。观测单位在地表设观测点为8个,其中堰塘观测点为6个,溪沟观测点为2个,在溶洞施工期间加强观测。其中以2019年4月观测数据为例,各堰塘观测点的数据表明:基于本月阴(雨)天气较多,而晴(多云)天气较少的实际情况,堰塘1,2,3,4,5,6的水位变化较小(表1)。溪沟1,2流量变化较大(表2),最大变化幅度分别约1 198.6,1 442.8 m L/s,总体上流量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主要原因是本月阴(雨)天气较多,而晴(多云)天气较少,从而引起溪沟流量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现象。通过水文长期观测资料,施工方可预防性、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保障施工安全,同时为设计中预留足够的排水通道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