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对比原始性状类型与演化性状类型的遗传多样性和平均位点基因丢失》

《表5 对比原始性状类型与演化性状类型的遗传多样性和平均位点基因丢失》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半野生大豆起源及野生大豆稀有性状来源的形态学证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Na:等位基因数;H:Nei′s(1987)基因多样性[29]

本研究组对野生大豆几种性状的不同类型进行了演化推定[29](表5,图8)。推定的原理是:如果是原始性状类型,它们的遗传基础丰富,遗传多样性会高;一种性状演化出另外一种新性状,新类型应该出现遗传瓶颈,演化性状类型会降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白花、无泥膜、棕毛、有色种皮(绿、黄、棕)与它们假定的原始类型比较出现遗传多样性降低(表5),与现在广泛接受的认知相一致,即这些性状是后天演化出来的。野生大豆中这些稀有性状是通过与栽培大豆发生天然杂交,其基因逆向渗透到野生大豆中而得到(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