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MCDA妊娠中不同减胎方式妊娠结局的比较》

《表3 MCDA妊娠中不同减胎方式妊娠结局的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减胎方式对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临床结局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n(%),M(P25~P75)]

RFA组的分娩孕周为366/7(264/7~406/7)周,晚于BCC组的324/7(290/7~374/7)周,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C组在妊娠370/7周前分娩的比例高于RFA组(100%vs.62.5%,P=0.024)。BCC组的胎膜早破率(46.15%)大于RFA组(32.5%),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剖宫产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率、早产安胎史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结局中,BCC组的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大于RFA组(92.31%vs.52.5%,P=0.025);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BCC组的新生儿转到儿科或重症监护进行观察的比例大于RFA组(84.62%vs.30%,P=0.001),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在两者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新生儿均全部存活(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