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沉积物中的RIS与活性铁相关性分析》

《表1 沉积物中的RIS与活性铁相关性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烟台夹河口外柱状沉积物还原性无机硫、活性铁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显著性水平为0.05,**显著性水平为0.01

通常,沉积物中Fe(Ⅲ)的减少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种是被沉积物中的微生物还原(公式1),另一种是被沉积物中的硫化物等化学还原[2](公式2)。不论是在海洋沉积体系还是淡水沉积体系,Fe(Ⅲ)的微生物还原和化学还原往往同时存在,其主导地位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条件,如有机质的供应等[22]。在本研究中,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表1),沉积物中TOC与Fe(T)(r=0.675,P<0.01) 和Fe(Ⅱ)(r=0.620,P<0.01) 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越丰富的地方,较高的活性铁(Fe (Ⅲ)氧化物) 含量会抑制硫酸盐的还原,导致H2S生成的减少[19]。生成H2S一部分可以生成不稳定的AVS,另一部分转化为中间态硫化物,并参与AVS转化为CRS。Fe(Ⅲ)的化学还原减弱,降低了中间态硫化物的生成量阻碍了AVS转化为CRS[23],有利于研究区域的表层及浅层沉积物Fe(Ⅱ)的累积。此外,Fe(Ⅱ)和Fe(Ⅲ)呈显著负相关(r=–0.629,P<0.01,表1),这是两种形态的铁所处的氧化还原环境不同所致,表层为氧化环境,沉积物深层为还原环境。Fe(Ⅱ)占沉积物总活性铁的主导地位(~80%),表明该区域沉积物中Fe(Ⅲ)被还原为Fe(Ⅱ)的过程随深度呈增加而加剧。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深度增加,沉积物的中有机质逐渐被消耗殆尽,同时矿化程度逐渐加深,微生物还原过程被逐步抑制,Fe(Ⅲ)的还原主要表现为化学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