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村民及“共享农庄”客群在公共空间的活动类型》

《表3 村民及“共享农庄”客群在公共空间的活动类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海南“共享农庄”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优化策略》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不同于传统旅游的观光游客的性质,在“共享农庄”模式下的旅游者可以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甚至旅居乡村,对公共空间的从日常活动类型到使用功能模式(表3~4),都具有“半游客半村民”的性质,对乡村公共空间的融入程度很高。但人们对于公共空间仍有不一样的情感倾向,村民们对于公共空间具有更强的依赖性和归属感,而旅游者则具有更强的支配性[3]。村民对公共空间的使用主要是以其原生使用功能为主,注重实用性。旅游者除功能性外,也很注重空间的景观性、文化性。比如对于村民,祠堂只是作为宗族集会、聚众议事的场所,而对于旅游者,祠堂却是其感受乡土风情的文化场所,是一个村庄民俗文化风情的载体。由此可以推论,“共享农庄”下对公共空间的新要求:1) 公共空间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多种人群使用需求;2) 公共空间要更加突出乡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