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基质配比下闽楠生长情况分析》

《表2 不同基质配比下闽楠生长情况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闽楠容器育苗基质配比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不同字母表示不同的处理组之间有显著差异显著差异(P<0.05),下同。

不同基质配比下闽楠苗期生长情况及对比结果如表2、表3所示。不同的基质配比对闽楠地径生长的影响极为显著(转袋培育第1年,F=48.4060,P=0.0001<0.01;转袋培育第2年,F=116.6570,P=0.0001<0.01;转袋培育第3年,F=83.5020,P=0.0001<0.01),其中生长最差的组,转袋第1年,地径仅为4.93 mm;转袋第2年,地径生长至7.85 mm,至第3年才达到10.71 mm。而最好的组,转袋第3年平均地径为20.64 mm,几乎是最差组的两倍。整体而言,黄心土比例较高的组,普遍地径生长较差,而泥炭土、树皮比例较高的组,地径生长相对较好。除对照组外,有加载黄心土的另外7个处理组经转袋培育1 a后的平均地径生长量为6.99 mm、5.96 mm、6.66 mm、7.02 mm、7.13 mm、7.43 mm、5.49 mm,分别较对比组的地径生长超过41.85%、20.89%、35.02%、42.33%、44.69%、50.64%、11.43%,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对比组。转袋第2年,另外7个处理组的地径生长分别达到9.83 mm、8.94 mm、9.03 mm、9.95 mm、10.65 mm、11.68 mm、8.35 mm,分别较对比组地径生长超过了25.26%、13.84%、14.99%、26.75%、35.71%、48.83%、6.33%,相对于转袋第1年,各组间的差距有所缩小,但差异依然显著;转袋第3年,7个加载黄心土的处理组的地径生长分别为14.94 mm、13.25 mm,14.37mm、15.25 mm、15.54 mm、17.57 mm、10.56 mm,分别较对比组地径生长超过了39.53%、23.69%、34.20%、42.39%、45.07%、64.08%、-1.37%。而未加载黄心土的另外6个处理组,除了加载有菌菇废料处理组,其他各组的地径生长均接近或超过加载有黄心土的最佳处理组。其中,泥炭土比例为40%的处理组,闽楠转袋培育3 a间的地径分别为8.38 mm、12.22 mm和18.97 mm。而泥炭土比例为60%的处理组,在2017、2018、2019年的平均地径分别为8.43 mm、14.14 mm和20.64 mm,超过对比组(基质配比为黄心土90%,草木灰10%)70.99%、80.13%和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