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IPMN-B的病理学分型》

《表1 IPMN-B的病理学分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胆管内乳头状粘液瘤诊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IPMN-B:胆管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MUC1:黏蛋白1;MUC2:黏蛋白2;MUC5AC:黏蛋白5AC

IPMN-B为胆管上皮细胞起源的乳头状黏液性瘤,呈现单发或弥漫性生长。由于其病理特征与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pancreas,IPMN-P)相似,因此有学者参考IPMN-P的病理分型,根据形态学及黏蛋白的特性,也将其分为4个亚型:胰胆管型、肠型、嗜酸细胞型和胃型[3]。其中胰胆管型和胃型相对多见,可发生浸润,癌变几率较大。而肠型乳头形态类似于肠道绒毛状腺瘤,可弥漫分布于胆管腔壁表面,侵袭性小,较少发生浸润,癌变类型多为胶样癌,预后相对较好(见表1)。肿瘤的病理特征是被覆上皮能够产生黏液,同时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异型性,甚至进展为浸润性癌。根据异型性的程度以及有无浸润性癌成分,可分为IPMN-B伴低或中级别上皮内肿瘤,伴高级别上皮内肿瘤或伴相关的浸润性癌,文献报道其恶变率为64%~89%,伴有癌变患者预后明显不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