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研究区样地概况:土壤物理性质对秦岭松栎林建群种形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表1 研究区样地概况:土壤物理性质对秦岭松栎林建群种形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土壤物理性质对秦岭松栎林建群种形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S、W、SE和SW分别代表南坡、西坡、东南坡和西南坡。

于2016年6—8月对秦岭南坡中段的油松–锐齿槲栎混交林群落进行野外群落学调查,采用典型取样法在混交林集中分布的地段(海拔1 100~1 700 m)布设调查样地,共设置15个样地,样地的地理位置介于108°25′46″~108°36′09″E和33°25′48″~33°34′04″N,海拔介于1 164~1 768 m,样地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每个样地的面积为20 m×20 m,调查其中全部乔木;在每个样地内均匀布设5个2 m×2 m的次样方,调查灌木;在次样方中再分别设置1 m×1 m的小样方进行草本调查。调查时,记录各样地内每种植物的个体数、株高、盖度以及建群种油松和锐齿槲栎的胸径和冠幅面积等指标。油松和锐齿槲栎的相关指标测量方法如下:利用普鲁莱测高器(CGQ-1型直读式)测定乔木高度;以卷尺在地面上1.3 m的位置围着树干缠绕一圈,所得数值即为乔木胸径;使用皮尺分别测量每株乔木树种冠层的东西和南北方向宽度,二者乘积即为冠幅面积。利用手持GPS定位仪记录样地生境的经度、纬度、海拔,利用罗盘仪测量样地的坡度和坡向。植物调查结束后,沿各样地任意一条对角线随机选取3个样点挖掘土壤剖面,分层采集0~20、20~40和40~60 cm的环刀土,尽快带回实验室后用于测定土壤的物理性状和渗透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