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潜在的钒污染土壤修复微生物资源》

《表2 潜在的钒污染土壤修复微生物资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钒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微生物拥有环境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数量多等优势,因此采用微生物方法修复钒污染土壤具有广阔前景。长期存在于钒污染地区土壤中的微生物进化产生了重金属耐受机制,通过体内存在的金属抗性基因、抗氧化酶作用,以及释放金属结合蛋白、金属结合肽等物质与重金属发生络合反应,以减轻重金属污染胁迫。魏清清等[38]报道了钒污染地区土壤中存在的耐钒微生物种类,他们采集了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地区钒钛磁铁矿的表层土壤(钒含量为224.50 mg/kg),将土壤微生物分离纯化后,分别接种到含有钒(IV)和钒(V)10.00~200.00 mg/L,并添加有营养元素的无机液、固及有机培养基中,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细菌培养。在最终所筛选出的21株耐钒菌株中,14株属于变形菌门,7株属于放线菌门,并证实这些菌在钒离子浓度为200.00 mg/L的条件下可存活,表明其具有较强的钒耐受力。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在研究微生物对重金属抗性中也曾有过报道[39-40],其具备重金属抗性可能与体内存在的金属抗性基因,抗氧化酶活性及金属络合剂分泌等因素有关[41];Ceci等[42]从含钒量为198.00~275.00 mg/kg的农业土壤中分离出6株腐生真菌物种,分别在含有钒1.00、2.00、3.00、6.00 mmol/L的培养基中进行9 d钒耐受性试验。结果发现,6株真菌均可耐受6.00 mmol/L钒的测试浓度(表2)。真菌对钒具有较强耐受性可能是由于其体内存在的金属硫蛋白、金属结合肽等物质与重金属络合,降低了钒对菌体的毒性威胁[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