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因子冗余分析结果》

《表3 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因子冗余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耕作模式对东北黑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冗余分析可知(图4),环境因子共解释75.1%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第一轴和第二轴分别解释55.8%和19.3%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土层对微生物群落影响最大,在第一轴表层0~5 cm (绿色)、5~10 cm (橙色)和10~20 cm (紫色)区分开;0~5 cm土层NT-100处理与CT和NT-0处理在第二轴区分开,其他两个土层各处理间的变化不显著。分布在表层NT-100处理中的微生物主要以细菌和AMF (16:1ω5c)为主,且与碳转化相关酶(βG和CB)及氮转化的NAG呈正相关,土壤因子TN、SOC和DOC贡献最大(表3)。表层的CT和NT-0处理中的微生物主要以腐生真菌(18:2ω6c,18:1ω9c)和细菌为主,土壤因子NH4+-N和DON贡献最大(表3)。土壤氧化酶(PPO和PER)与5~10 cm土层的微生物呈正相关关系;在10~20 cm土层的微生物以放线菌(16:0 10-methyl,17:1ω7c 10-methyl,18:0 10-methyl)为主,与氮转化的LAP酶呈正相关关系,土壤因子p H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土壤含水量和NO3--N (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