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马龙和水谷隼在第2至5拍使用的技术类型、使用次数及效果指数》

《表2 马龙和水谷隼在第2至5拍使用的技术类型、使用次数及效果指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乒乓球比赛技战术效果评析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A-马龙,B-水谷隼

第3、5拍的数据反映了发抢段的技术使用效果。从第3拍的总数据结果可以发现马龙和水谷隼差距不大,EI仅相差0.01。对比两名运动员的具体技术使用次数和效果指数发现,马龙在第3拍采用控制技术共19次,其中直接得分5次,间接得分5次,过渡7次,间接失分2次,无直接失分,效果总分为13分,EI为0.98,效果理想。但第3拍所使用的25次进攻技术的EI只有0.61,效果一般。水谷隼在第3拍中较多采用进攻技术,共36次,EI为0.96,进攻取得的效果好于马龙。观察第5拍数据,双方均以进攻为主,马龙进攻次数共计27次,EI为0.83,而水谷隼共计29次,EI仅为0.12,马龙的进攻技术效果明显高于水谷隼(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