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鱼、虞、模独用、通押例统计表》

《表3:鱼、虞、模独用、通押例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唐代古体诗韵部演变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3可知,虞、模显然更为紧密,鱼中唐仍有大量独用例,表明其实际音读与虞模不同。罗常培(1931)认为鱼、虞两韵在六朝时候除了沿太湖周围的吴音有别,在大多数的北音都没有分别。潘悟云(1983)对这个问题重新考订,结论大致可概括为:除河南及其周围地区,鱼、虞均有别。尽管二者结论龃龉,但一致认为吴音鱼、虞有别。初唐,鱼、虞(模)通押计5例,见于虞世南《奉和幸江都应诏》(476)图谟苏吾涂吴都芦湖枯歈樗鱼、张九龄《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607)居鱼舒余书虚车舆殊虞初闾嘘疏徐庐躇如欤、寒山《诗三百三首·一九六》(9087)和《诗三百三首·二七二》(9097)、孔德绍《登白马山护明寺》(8380)。按:虞世南,余姚人,今属浙江;张九龄,韶州曲江人,今属广东;寒山,本长安人,后隐居浙东天台山;孔德绍,会稽人,今属浙江。“樗”为彻母字,“殊”为禅母字,超出了所谓“牙音”、“唇音”、喻来纽的限制。这是否预示着:初唐时,吴音鱼、虞或亦混淆?中唐以后,鱼、虞(模)通押更见平常,没有方言区和声纽条件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