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ASR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承载力及粘结强度变化》

《表4 ASR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承载力及粘结强度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碱-硅酸反应对钢筋-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影响及计算模型修正》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式(2)中P的最大值算得粘结强度τu,结果见表4。表4中,fc为28d抗压强度,受碱骨料试验箱体积的限制,试验试件分试验组浇筑,不同试验组的fc值略微不同,但其相对误差值均小于3%。可见所有批次试验组的fc基本一致,这确保了混凝土发生ASR前的初始材料、力学性能一致。由表4可看出,在ASR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14d时膨胀率为0.054%,粘结强度达到峰值,钢筋直径D为12、16、20mm的试件粘结强度分别增加15.29%、21.01%、23.58%,随后膨胀量持续增加且粘结强度随膨胀率的增加而线性减小,在45d后低于未浸泡试件的粘结强度,在170d粘结强度达到最低,钢筋直径D为12、16、20 mm试件粘结强度分别衰减20.59%、36.83%、39.16%。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试验结果具有离散性和样本误差,其粘结强度随膨胀率变化可能出现波动,但其整体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混凝土在ASR反应过程中,产生一种吸湿凝胶,凝胶吸水膨胀从而导致混凝土内部膨胀、开裂,严重情况下还会破坏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而对于拉拔试件,ASR反映初期凝胶体的产生使混凝土内部产生膨胀应力,使钢筋侧向产生预压应力,导致钢筋混凝土粘结强度增加,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凝土内部裂缝的出现和凝胶体的迁移使钢筋的预压应力减小,同时裂缝的扩展导致混凝土结构劣化,因此粘结强度不断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