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典型的锰氧化细菌及其锰氧化酶》

《表1 典型的锰氧化细菌及其锰氧化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锰氧化微生物及其在土壤环境中的作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许多细菌利用MCOs家族锰氧化酶进行锰氧化,这些MCOs包括生盘纤发菌SS-1的MofA、恶臭假单胞菌GB-1的MnxG和McoA、芽孢杆菌SG-1的MnxG和CotA、短芽胞杆菌MK-8的CopA以及土微菌ACM的MoxCBA(见表1)。MCOs的催化中心由多个铜原子组成,可以完成从基质到氧分子的单电子转移,其中基质包括Fe(Ⅱ)、Mn(Ⅱ)、木质素等[7]1245。不同来源MCOs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较低(<20%),但在铜结合位点处都具有非常保守的氨基酸序列,铜结合位点处氨基酸的残基按照一定规则有序排列,可以将铜原子结合在酶的特定位置[30]。研究者认为MCOs家族锰氧化酶的多铜中心包括1个Ⅰ型的铜结合位点以及2个Ⅱ型和1个TypeⅢ组成的3铜催化中心。反应基质首先与TypeⅠ的铜结合位点结合,1个电子由基质转移到铜原子,然后再转移到3铜催化中心,最终转递给氧分子,得电子后的氧分子与质子结合生成水分子[31]。多个宏观和微观的实验已经证实锰氧化菌MCOs的辅因子是铜原子[7]1245。在多铜中心(4个铜原子)处,Mn(Ⅱ)失去1个电子,被氧化为Mn(Ⅲ)。Mn(Ⅲ)离开基质位点,先被转移到持有位点,然后再被转移到双核位点。双核位点的Mn(Ⅲ)将另1个电子传递给持有位点的Mn(Ⅲ),自身氧化为Mn(Ⅳ),并形成氧桥,最终获得产物二氧化锰。持有位点的Mn(Ⅲ)获得电子后,被还原为Mn(Ⅱ),返回到基质位点,进行下一个电子转移反应[8]376。上述Mn(Ⅱ)氧化反应的第2步单电子转移反应,其本质是歧化反应,Mn(Ⅲ)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歧化为Mn(Ⅱ)和Mn(Ⅳ)。当然,目前的实验发现并不能排除Mn(Ⅲ)继续被氧气氧化为Mn(Ⅳ)的可能[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