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CXTFIT拟合Cr(Ⅵ)穿透曲线的结果》

《表4 CXTFIT拟合Cr(Ⅵ)穿透曲线的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土壤中Cr(Ⅵ)吸附规律试验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拟合组1-3可以看出:在p H=5.5的酸性条件下,初始浓度为10,20,30 mg/L时,其所对应的η值分别为10.15,8.21和5.08,η值随着C0的增大而减小,说明了较高的初始浓度会抑制土壤对Cr(Ⅵ)的吸附能力.从拟合组4-6可以看出,当初始浓度C0保持在20 mg/L时,设置的3个p H值为2.0,4.0,6.0时的η值分别为79.71,12.92和12.18,强酸条件下的η值是其余试验条件下的7倍左右;由拟合组2可知,当C0=20 mg/L,p H=5.5时,η值为8.21,与同等试验条件下5,6拟合组的η值极其接近,说明了当初始浓度适中,p H在4.0~6.0内,即中等酸性条件下,吸附能力的变化并不是很明显.总体而言,除在p H=2.0的强酸条件下,阻滞因子η的值均比较低,而在野外实际情况下,除非发生重度污染,否则不会出现p H=2.0的极端情况,说明该土壤在一般条件下,对Cr(Ⅵ)的吸附性不强,极易从土壤中淋失出去.进一步比较拟合组1-3和拟合组4-6的η值可知:p H相较于入流液初始浓度C0,对土壤吸附Cr(Ⅵ)的能力影响更为显著.在p H=5.5初始浓度分别为10,20和30 mg/L的试验条件下,β的取值大致为0.6左右,说明了在p H=5的试验条件下,土壤颗粒中大约有60%的吸附点位是瞬时完成的,剩余的吸附点位即为受速率限制的吸附过程.而在强酸性试验条件下p H=2时,β值仅为0.13.ω值会随着C0的增加及溶液p H的增强而减小,C0的增加会减少重金属Cr(Ⅵ)在土柱内的滞留时间,使得溶质在未充分接触土壤颗粒时就被带走,从而导致吸附能力的减弱.从拟合的结果可以看到,ω的取值远远低于100,说明吸附点位的差异造成的非平衡性对Cr(Ⅵ)的运移起着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