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噻虫胺、毒死蜱、噻虫嗪、杀虫单(以沙蚕毒素计)在甘蔗植株中2年2地的消解动态》

《表4 噻虫胺、毒死蜱、噻虫嗪、杀虫单(以沙蚕毒素计)在甘蔗植株中2年2地的消解动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噻虫胺、噻虫嗪、毒死蜱、杀虫单在土壤和甘蔗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4种药剂在甘蔗植株中的消解动态试验(见表4)表明:毒死蜱和杀虫单于甘蔗种植时撒施于沟内覆土,甘蔗出苗后约50 cm高度时(约60 d后)进行甘蔗植株体内残留量检测,结果植株均未检测出药剂残留,LOQ均<0.01 mg/kg,在土壤中施用后在甘蔗体内无内吸传导。而新烟碱类药剂噻虫胺、噻虫嗪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分别以148.5、562.5 g a.i./hm2用量撒施后,甘蔗植株中噻虫胺的原始沉积量在广西和湖南2地2年分别为0.229~0.378、0.343~0.397 mg/kg,半衰期2.7~7.5 d。而噻虫嗪在甘蔗下种时施用后,在甘蔗地上部分的生长中也表现了较为显著的向上传导性,在广西和湖南2年2地的试验表明其在甘蔗植株中最高值可达0.253 mg/kg,且在植株出苗50 cm高及其之后的60 d内在甘蔗植株中均有较高且稳定的残留存在。这对于防治甘蔗中后期的虫害如螟虫、蚜虫[15]是有利的,以研究结果推测,在甘蔗中耕培土期如再增加施药1次将得到更有效的植株体内有效浓度,确保药效,但后期施药在甘蔗中的残留风险应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