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琼东南盆地古近系陵水组各层序输导模式特征》

《表1 琼东南盆地古近系陵水组各层序输导模式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海相断陷盆地输导体系分类及组合模式特征:以琼东南盆地古近系陵水组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琼东南盆地古近系崖城组海侵体系域形成广泛分布的海相泥岩,成为有利烃源岩。切穿层序的控凹大断裂与层序边界面上的不整合面以及发育于层序不同体系域的储集砂体共同组成了空间上三维油气输导网络,形成了多种可能的输导模式。根据输导要素和形态可以分为断层+不整合面(储集体)“T”型输导、断层+不整合面(储集体)梳状型输导、断层+储集体网格型输导、断层+不整合面阶梯型输导、裂隙型输导(裂缝+层理面+孔隙)等5种类型(表1、图8)。断层+不整合面(储集体)“T”型输导模式主要是指断层对油气在垂向上的运移输导与不整合面或储集体对油气在侧向上运移输导的空间有机结合。断层+不整合面(储集体)梳状型输导是指断层在垂向上对油气进行运移输导,同时与该断层相连的不整合面或储集体在侧向上再对油气进行运移输导,而且这种侧向上的运移和输导可以分多层进行。断层+储集体网格型输导是指垂向上活动的断层与侧向上展布的储集体相连,在空间上组成网格状路径,从而完成油气在三维空间上的运移输导。断层+不整合面阶梯型输导是指多个断层呈雁列状从凹陷中部到凹陷边部分布,这些断层之间又有不整合面相连,这样在深凹陷部位生成的油气就可以沿着这些断层和不整合面组成的阶梯状路径从凹陷中部运移输导到凹陷边部等构造高部位,这种类型的输导模式一般在地堑结构的断陷盆地比较常见。裂隙型输导(裂缝+层理面+孔隙)为琼东南盆地陵水组最常见的输导体系模式,它是指油气从烃源岩直接向储集层中的运移输导,输导的路径包括裂缝、层理面和孔隙等。由于受部分地区断层封闭性以及陵水组三段储集体与崖城组烃源岩直接接触等地质因素的综合影响,裂隙型输导模式成为琼东南盆地最重要的输导体系模式,几乎在各个凹陷的各个层序均发育。断层+不整合面(储集体)“Y”型输导也是陵水组重要的输导体系模式,主要发育在具有北东向断层的半地堑型凹陷中,比如北礁凹陷,它主要是深部的油气通过断层及与该断层相连的凹陷缓坡带的不整合面组合而成来共同完成油气空间运移输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