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柴达木盆地东部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岩石组合类型》

《表1 柴达木盆地东部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岩石组合类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柴达木盆地东部上泥盆统—下石炭统沉积分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讨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地层划分方案自施希德(1983)。

牦牛山组可识别出3类岩性发育带,分别为千枚岩—片岩发育带、块状砾岩发育带以及火山岩发育带(表1)。千枚岩—片岩发育带以埃姆尼克山北部穿山沟剖面、都兰以西阿尔格勒泰剖面最为典型,厚度大,个别地方可达千余米(穿山沟剖面)。主体为墨绿、灰绿色千枚岩,见少量薄层大理岩、片岩夹层(图2a,b),未见生物及沉积构造,发育大量塑性柔皱。砾岩发育带以乌兰县以西察察香卡以北的牦牛山剖面、欧龙布鲁克山东段的城墙沟剖面最为典型,紫红色块状砂砾岩,砾石结构成熟度低、成分复杂,见板岩、片麻岩、花岗岩、微晶灰岩、白云岩等砾石,与下古生界奥陶系、寒武系以及元古宇震旦系岩性近似(图2c,d,e)。火山岩主要发育于青海尕海南山—怀头他拉一带、都兰南部,以尕海南山剖面较为典型,火山岩呈点状分布,厚度>500 m(图2f,g),岩性为紫红色块状粗面安山岩,多见长石斑晶,斑晶含量约25%,气孔及杏仁状构造。安山岩上部多见紫红色薄层状火山碎屑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