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先天性因素分类:村级乡村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构建》

《表1 先天性因素分类:村级乡村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构建》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村级乡村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构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定义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等自然资源以及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旅游购品、人文活动等历史文化资源。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和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增加了区位交通、社会经济环境、产业资源等作为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先天性因素中的其他几个因素[12-15]。其中,区位交通因素主要表现为和中心城市、大型景区是否接近,交通是否便利。依据吴必虎等对中国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的研究,中国乡村旅游地在大、中城市周围的分布总体上呈现距离衰减趋势(距离旅游地30 km以内除外),即与城市的距离越远,乡村旅游地分布越少,84%的旅游地集中在距其一级客源地城市中心100 km以内的地区[16]。社会经济环境主要是指所在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是否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在实际考察中,发现许多具备先天存在的独特产业资源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取得良好成效的行政村案例。如:因具备果树种植的产业资源基础而发展采摘,因具备花卉种植的产业资源基础而发展观光,从而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等乡村旅游产业整体发展的案例。本研究在进行影响乡村旅游发展因素分类时,考虑将产业资源作为先天因素的一级因素(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