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研究区水平井生产动态与水平段轨迹相关性分析》

《表2 研究区水平井生产动态与水平段轨迹相关性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水平段纵向轨迹分上翘、平行和下倾3种类型。受区内褶皱构造影响,区内水平井轨迹形态多以上翘型为主。结合生产动态分析可以发现,水平段轨迹形态对气井产气产水影响很大,平行于背斜轴迹的水平井具有很好地生产效果,上翘型水平井次之,下倾型水平井生产效果较差。具体来看,位于前岭背斜且水平段轨迹平行于背斜轴迹的水平井,见气早(投产当天见气)、产气量高(峰值产气量达33 764 m3/d)、产水量较低(20.9 m3/d);上翘型水平井生产效果与构造存在较大关系,位于背斜构造的上翘型水平井见气早、产气高、产水较低,位于向斜构造的上翘型水平井见气较晚、产气略低、产水较大,其中霍家山向斜更为明显;位于前岭背斜的下倾型水平井见气早,排采9 d即见气,但产气效果较差,峰值产气量7 581 m3/d,明显低于其他水平井(表2)。造成不同构造位置和轨迹类型的气井生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水势及其气水流动特征。由于尺寸不匹配,螺杆泵无法放入水平段内,加之纵向上气水重力分异的影响,有利于上翘型水平井煤层排水降压,但下倾型水平井因水平段长期浸泡在煤层水中而排水降压较困难。地层陡缓差异(即水平段构造幅度差异)是造成区内上翘型水平井汽水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潘河向斜翼部地层较陡,其水平井产水大、见气晚、峰值产气高;而霍家山向斜翼部地层较缓,其水平井产水略低、见气稍早、峰值产气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