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填料配比下的物理特性》

《表2 不同填料配比下的物理特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生物滞留系统对溶解性污染物的去除特性及优化途径》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应对系统干湿交替特性时,在填料中添加椰壳可利用其产生的碳源维持植物生长,为反硝化提供内碳源,并利用其良好的保水性维持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同时,椰壳含腐殖质、纤维素、木质素和羧基,可利用不同的活性吸附点位与重金属通过表面络合和离子交换作用而呈现较强的倾向结合特性,并对不同重金属具有不同的吸附亲和力[60-62]。虽然在填料中添加椰壳可实现对TSS、TN、TP、COD和大肠杆菌等污染物的有效去除,但受其致密纤维的物理形态所限而易发生填料堵塞,并出现如下问题:表层填料成为高污染层,从而增加表面堵塞和沉积物累积频率,危及系统运行功能;增加径流溢流频率,大幅减少径流处理量,降低污染物净化能力;减少径流出流量,显著增加系统滞留时间[63,64]。可见,在利用椰壳进行填料改良时,应重点研究系统堵塞延缓措施,以正确评估生物滞留设施的可靠性与有效性。针对这一问题,可利用轻质、多孔的酸性玻璃质火山熔岩(俗称珍珠岩)进行水力渗透性能的补偿,以减少填料堵塞现象的发生。但珍珠岩添加过多,将导致系统水力渗透速度过快而影响污染物的有效去除。Prodanovic等[65]研究测试了多种珍珠岩和椰壳配合比(表2)下系统的的水力传导性能和污染物去除效果,发现填料配比以珍珠岩为主时水力传导效率较好,而以椰壳为主时污染物去除效率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