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河西地区舞乐主题画像砖一览表》

《附表河西地区舞乐主题画像砖一览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宋绍祖墓奏乐图再议——兼论北魏时期平城与河西地区的互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整体考察宋绍祖石椁,笔者认为宋绍祖墓构建的死后空间可能与佛教有关,此墓中的奏乐图或是佛国天堂的一部分。宋绍祖墓中曾多次出现莲花图案,石椁前廊立柱的柱础均是覆莲的形象;两扇石门中部有浅浮雕莲花,莲花中间有孔,应该是作为石门拉手的底座;石门上方门簪亦有五朵莲花(图13)。莲花装饰还见于绘于石椁西壁的高柄灯上,而灯是对佛的供养之一,燃灯祈福亦是佛教仪式的重要部分。西安碑林藏燃灯石台刻有《然灯石台赞》,记录了为祈福而建石台、燃香灯的宗教仪式,还镌刻了66名赞助者的名字,包括当时的著名乐工,同时刻文上方也有4名伎乐形象[29]。西晋初年,白法祖翻译的《佛般泥洹经》提到佛教葬礼上“民众皆持十二部乐,画夜燃灯”“天人散华伎乐,绕城步步燃灯,灯满十二里地”[30]。除莲花和灯之外,宋绍祖房型石椁还表现了天人的形象。南壁西椁板外侧浅浮雕铺首上方有一人,头有背光,双臂持飘带伸展,两腿弯曲,舞于忍冬之上(图14)。宋绍祖石椁的莲花、灯和天人似乎暗示了佛国天堂,而舞乐又是西方极乐净土的一部分。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本土的生死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普通民众逐渐接受佛教天堂地狱的观念,死者理想的归宿也从西王母的仙界演变成了西方的极乐净土[31]。比如云冈第19窟后壁延昌四年(515)《清信士元三为亡父母造像记》就提到“愿(?)托生西方,妙乐国土,莲花化生”,表达了子女对亡父母往生西方妙乐国土的期望[32]。在佛教日盛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佛教图像进入墓葬空间[33],大同市考古研究所藏四块石椁板甚至绘有佛像,反映了北魏佛教的世俗化倾向[34]。在宋绍祖墓中,当带莲花纽的石门被打开,穿过装饰有莲花的门簪,进入到石椁内部空间,这个绘有舞乐的空间似乎就是一个充满伎乐供养的佛国世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宋绍祖墓石椁的建筑和装饰暗示着对死者进入佛国天堂的期许,而后壁绘奏乐图而非采用传统的墓主正面像也是基于对这一佛国极乐净土进行构建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