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现场热响应试验测试结果》

《表3 现场热响应试验测试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宿迁城市规划区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与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4眼换热孔在测试过程中,流量和加热功率基本稳定,满足了现场热响应测试的条件。采用小功率加热一段时间后,进出孔流体平均温度与加热时间(以秒为单位)的对数之间近似为直线关系,SQ1、SQ2、SQ3、SQ4孔拟合直线的斜率K值分别为1.0413、1.1987、1.5061、1.3778。采用大功率加热一段时间后,进出孔流体平均温度与加热时间(以秒为单位)的对数之间也近似为直线关系,SQ1、SQ2、SQ3、SQ4孔拟合直线的斜率K值分别为2.8102、3.3874、3.9916、3.2646。大小功率测试结果均显示,测试结果较为可靠,可用于计算地层热响应特征参数。通过现场热响应试验(借助测试仪的DDA软件)可以准确获得研究区不同岩土体的热物性参数。采用线热源模型(于明志等,2006)计算各钻孔现场热响应试验数据(表3)。导热系数最高点为SQ1、SQ3钻孔,两孔分别位于郯庐断裂带和苏鲁造山带,距离相对较近,松散层厚度相差近80m。推测两孔之间构造的差异尤其是郯庐断裂带的长期活动性,形成一个区域上富水较强的径流区,导致两孔出现导热系数、延米换热量的相对高值区。已有研究表明(李娟等,2018;卫万顺等,2020),此类地区地埋管换热效果要优于富水性相对较差、地下水径流速度慢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