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耕地利用生物灾害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表1 耕地利用生物灾害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耕地利用转型中的生物灾害脆弱性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分别表示指标值与耕地利用生物灾害脆弱性呈正相关、负相关;(2)综合《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及相关研究[72-73],在耕地压力指数计算中设定人均粮食需求量和粮食自给率分别为400 kg和95%。

根据理论框架,耕地稀缺性、耕地规模经营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是决定暴露度的关键指标,作物多样性、耕地化肥使用强度和生物灾害强度是决定敏感性的关键指标,生物灾害防治积极性、生物灾害防治能力及效率是决定应对能力的关键指标。在暴露度方面,考虑到耕地稀缺程度是耕地数量、质量和食物需求的综合反映,在此运用耕地压力指数衡量耕地稀缺性[41,70]。耕地稀缺性越高,脆弱性越强。运用劳均耕地、城乡收入比分别衡量耕地规模经营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耕地规模经营水平分别与脆弱性呈正相关、负相关。在敏感性方面,作物多样性是维持耕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指标,与脆弱性呈负相关。以各类作物播种面积为基础数据,运用Simpson指数衡量作物多样性[15,41]。耕地化肥使用强度、生物灾害强度均与脆弱性呈正相关。在应对能力方面,运用作物生物灾害防治率和作物生物灾害防治失控率衡量生物灾害防治积极性和防治能力,分别与脆弱性呈负相关、正相关。考虑到粮食作物是农作物种植的主要类型,运用粮食生物灾害损失挽回率衡量生物灾害防治效率,与脆弱性呈负相关。综上,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