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农民工(非大学生)与农二代大学生的创业比较》

《表1 农民工(非大学生)与农二代大学生的创业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农二代”大学生的累积效应与创业实现——基于生命历程的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非大学生)和农二代大学生所处的结构条件截然不同,两者在早年家庭经历、重大事件经历的不同造就他们在创业方式、能力和心理特质上的根本性差异。一方面,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经济和关系支持水平不同。农民工的家庭经济基础薄弱,需要通过异地打工以获得比较收益,造成多数后代生活于留守家庭,劳动力的过早使用占用了他们主要的学习时间。因此,多数中途辍学,或是简单进行中等职业学校,草草结束教育就到城市打工,再次走上了父母的打工或创业之路。而农村资源丰富的家庭(富裕或多手足)由于双亲陪伴或就近经营事业,能够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相对完整地进行乡土本分和职业责任的代际传承。另一方面,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完成度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早年的留守经历,不仅强化了爷辈的男性时间观[42],同时深化了隔代教育的种种问题,诸如督管不力,溺爱有加等。这在无形中削弱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资本的累积能力。因而,他们更多选择在城市里为生计而简单创业,比如开店、中介。大部分人缺少互联网技术的系统学习,也缺少来自于高校、政府的平台支持。因此,农民工创业以谋生导向居多[44],多依赖家乡的自有人脉资源,将之嵌入城市空间进行关系再造。但收入不足以支持城市生存成本时候,就很容易选择退出而返乡创业。相对而言,“农二代”大学生基本不受上述因素干扰,他们可以利用学校平台和社团组织形成资源整合,通过同学和同行拓展新的关系网,使得他们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圈,创造并发展自己的事业。(见表1)还有,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导向多以经济回报为主,自我身份依然停留为农民范畴。因此,他们希望有一份事业,将来能够“荣归故里”,关注个体在“事业有成”之时,回归乡里并重建家族的威望。而“农二代”大学生拥有相对完整的家风教育和学校规训,强调个体职业声望和自我成就,并关注更广泛的社会回报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