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03年和2017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资源尾效值分布特征》

《表1 2003年和2017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资源尾效值分布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资源尾效测度及其时空格局演变》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内区间划分借助ArcGI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求得,括号内数字为城市数量。

本文借助GWR4专业软件,模型运行中核函数类型选择:Adaptive bi-square,最佳带宽搜索方法选择:Golden section search,确定最佳带宽准则选择:AICc,以此求解出各城各年土地资源弹性值和资本弹性值,劳动增长率属于外生变量通过逐城逐年计算获取,并将三者带入土地资源尾效模型中,即可测算出长江经济带2003—2017年108个城市土地资源尾效值。根据表1可知:(1)从整体层面看,2017年与2003年相比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资源尾效值呈上升态势,表明土地资源对城市经济增长尾效强度增大;(2)从区间等级城市数量看,土地资源尾效处于低尾值区数量有所减少,其他区间数量有所增加;(3)从分布区域看,2003年低尾效值城市主要分布于下游和上游经济发达地区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地区。2017年中游地区低尾效值城市数有所增多,以武汉、长沙和南昌省会城市为区域核心,形成中心低外围高的核心—边缘结构形态。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成熟度高的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高,推升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32],造成城市经济产出对土地资源的绝对依赖度降低,相对容易减轻土地资源尾效。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旅游业及其延伸的服务业,并不依赖于土地要素的大量投入,也易摆脱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