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CSVD总体评分: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表1 CSVD总体评分: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全部入组患者均完善3.0 T的头部MRI、MRA检查及头颈部CTA检查。头部MRI成像序列包括:T1和T2加权自旋回波轴向图像(T1WI和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T1WI:时间重复(TR)/时间回波(TE)=1750/24 ms,T2WI:TR/TE=3280/110 ms,FLAIR:TR/TE=9000/150 ms,DWI:TR/TE=5300/81.4 ms,b=(0,1000)。层间距1.5 mm,层厚5 mm,视野(FOV)=240 mm×240 mm。收集T1WI和T2WI冠状位及横轴位,T2-FLAIR、DWI和SWI的横轴位。头部MRA检查运用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技术,采用水平位及斜位的扫描方法,扫描后经最大强度投影法(MIP)重建获得MRA图像。其中层厚6 mm,间距1.2 mm,矩阵465×512。成像范围包括椎动脉V4段及以远、基底动脉和全部颅内大血管的主要分支。头颈部CTA应用64排螺旋CT联合三维血管造影完成,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 A,层厚0.625 mm,螺距0.984∶1,矩阵256×256,扫描时间6~7 s,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至脑顶部。包括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全部颅内大血管的主要分支。向患者静脉注射对比剂,于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进行摄片,获取CTA图像后,应用螺旋CT行三维立体重建。颅内血管病变:狭窄率(%)=(1-狭窄最重处血管直径/狭窄近端正常血管直径)×100%;颅外血管病变:狭窄率(%)=(1-狭窄最重处血管直径/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直径)×100%。纳入头部MRI显示梗死直径>1.5 cm和头部MRI上脑梗死部位相对应的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狭窄(>50%)或者闭塞的患者。CSVD总体负担评分参照Staals[8]建立的量表进行(见表1),总分0~4分,分数越高,表示CS-VD对大脑损伤越大。WMH按部位分为深部白质高信号(deep white matter hypertensity,DWMH)和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hypertensity,PVWMH)。CSVD的评分由经验丰富的2名放射科医生和2名神经内科医生共同评定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