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13—2017年大湾区各地优势产业》

《表2 2013—2017年大湾区各地优势产业》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一带一路”建设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的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数据格式为“行业代码(区位熵LQij,产业贡献率Rij)”。其中,除了“博”为澳门的博彩业外,行业的代码与国民经济行业代码相对应。因大湾区其他地区缺乏博彩业数据,因此澳门博彩业的数据格式为(占澳门GDP比重,产业贡献率)。

如表2所示,大湾区各地的“优势产业”分别为2013—2017年的统计结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行业。可见,大湾区已经形成了一批有地域分布特征的优势产业。但是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尤其是9市的优势产业发展存在明显不平衡,核心区的优势产业对大湾区发展的贡献较大。表现为港澳2区与大湾区东岸的优势产业的贡献率较高;其次是大湾区西岸的佛山、珠海;而中山、江门和肇庆的优势产业贡献率较低。表2显示,深圳的优势产业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大湾区的贡献率平均达6%;而肇庆的C33金属制品业虽然为该地优势产业,但对大湾区的贡献率最高只有0.2%,远远低于核心地的水平。一方面,由于边缘地区的生产要素外流,限制了优势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当地优势产业的创新能力、技术水平不高,使其增长极作用失效,导致增长极发展的相关策略作用不大甚至逐渐消失。边缘地区的优势产业没能充分发挥增长极的作用,对大湾区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不明显。除了边缘区城市的优势产业发展缓慢外,9市的优势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存在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全球价值链水平不高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