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研究学者》

《表1 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研究学者》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状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研究作者共现关系是找出该研究领域内核心作者之间的合作强度关系。核心作者是指一定时间内发表论文数量较多且影响力较大的一个或多个著者[15]。除此,了解核心作者的研究主题还可以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本文运用CiteSpace绘制土地利用变化作者共现网络(图2),参数设置界面中,时间设置为1997~2019年,时间切片长度设置为1年,统计节点设置为作者,点击进行可视化分析,运行后得到我国从事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人员的基本情况[16]。对文献的作者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土地利用变化文研究的主要人员,由图中节点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出,主要是“余新晓”“冯仲科”“张志强”“蒙吉军”“李志”“葛全胜”等学者,约为发文数量的40%。由表1(仅列前八位)可知,“余新晓”“冯仲科”等学者在土地利用变化领域发文量较多,是本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稳定合作最多的研究团队是余新晓和张志强团队,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贡献力度最大。主要选择Modularity Q和Mean Silhouette作为聚类效果指标对知识图谱聚类效果进行判断。Modularity网络模块化的评价指标,值越大则聚类越好。当Q>0.3时,网络社团结构是显著的,且一般Modularity值在0.4~0.8之间适合聚类。Silhouette是以0.5为临界值来衡量网络同质性,0.5以上则认为聚类是合理的,越接近1,网络同质性越高[17]。聚类分析发文作者间的合作共有节点500个,连线930条,模块性Modularity Q=0.979 4,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0.979 6,网络密度Density=0.007 5,表明该领域作者之间的合作密度处于较低水平。总的来说,研究团队本身比较多,团队和团队之间很少合作,学者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仍然以个人或者小范围团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