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一“乍”“宝”“鼎”字与早期金文的对比》

《表一“乍”“宝”“鼎”字与早期金文的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良季鼎全形拓辨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陕历博藏良季鼎全形拓之一中的铭文(图二)从拓墨痕迹和笔划风格上与其他两件有明显差异,虽拓墨有沁墨晕染现象,但金文笔势清秀,其中“乍”字(表一,1-1),首尾出峰,波磔体特征明显,笔划的弧度也很鲜明。“宝”字(表一,1-2)的“宀”中间顶部出峰,四划之间也能看出起笔与收笔的承接。其铭文书写风格与器物形制、纹饰的风格相符合,都带有西周早期特征。陕历博藏良季鼎全形拓之二的铭文(图五)和北京图书馆所藏的良季鼎全形拓铭文(图七)从拓墨痕迹以及笔划走势上都非常接近,应为同一处拓印而得。“乍”字(表一,2-1、3-1)横笔趋于平直,上横笔与下横笔相较,笔划过长,这在西周金文“乍”的书写中几乎看不到。“宝”(表一,2-2、3-2)字起落笔无出峰,“宀”四笔笔势绵软。此外良季鼎铭文中的“鼎”字从“贞”,这种鼎的书写方式自西周早期到中、晚期,直至春秋时期均有出现,其中“贞”字头中的横笔右左都有书写。陕历博藏良季鼎全形拓之一中“鼎”字(表一,1-3)的“贞”字左上的横笔虽因墨染而模糊但仍能辩识,而其它两件良季鼎铭文中的鼎字(表一,2-3、3-3)却无“贞”字上的一横,这是一个明显的书写错误。从整体上看,拓墨相同的两幅铭文字体结构僵硬,笔画滞涩无力度,金文的书写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和错误,故基本可以判断为伪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