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秸秆和生物质炭处理下土壤pH和有机碳组分变化》

《表1 秸秆和生物质炭处理下土壤pH和有机碳组分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生物质炭与秸秆施用对红壤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CK,对照;S,秸秆;B,生物质炭;S×B,秸秆与生物质炭的互作效应。2)同一列中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单因素方差分析)。3)*表示P<0.05,***表示P<0.001,ns表示不显著(P≥0.05)。下同。Note:CK stands for control;S for straw;B for biochar;S×B for interaction

与对照相比,秸秆单施显著(P<0.05)提高了易矿化碳组分I含量,而对pH、总有机碳、易矿化碳组分II和惰性碳含量无影响(表1)。生物质炭单施或与秸秆配施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和惰性碳组分含量,而对其余碳组分无影响。生物质炭与秸秆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pH(P<0.05)。双因素方差结果表明秸秆施用对土壤易矿化碳组分I和惰性碳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惰性碳组分含量有显著影响;生物质炭与秸秆配施对易矿化碳组分I和惰性碳含量有显著的交互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