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基础回归结果:互联网普及、知识溢出与空间经济集聚——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表3 基础回归结果:互联网普及、知识溢出与空间经济集聚——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互联网普及、知识溢出与空间经济集聚——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p<0.1,**表示p<0.05,***表示p<0.01;括号内为p值,均采用普通标准误计算;a表示原假设为Δεit不存在2阶自相关,b表示原假设为所有IV均有效,c表示模型整体显著性的Wald检验;所有回归均控制了省份个体效应;控制变量为表1中的TRA、HME、OPE、COV、URB、FIN和SEG

本文的回归分析选取了我国23个省份2001—2016年的面板数据,截面维度只选了23个省份的原因在于:首先,没有考虑港澳台地区;其次,由于我国四个直辖市和海南省在行政区划、地理面积、经济集聚程度等方面与其他省份差别较大,不具有横向可比性,所以也没纳入;最后,由于数据不全,去掉了青海、西藏和云南三个省份。时间维度选择从2001年至2016年的原因在于,本文所需数据在其他年份不可得。(10)回归结果列示在表3模型(1)至模型(6)中。在模型(1)和模型(2)中,分别利用静态面板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方法进行了初步估计,以作参照。与差分广义矩估计(DIF-GMM)相比,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可以提高估计效率,而且可以估计不随时间变化的变量的系数,但其适用的前提条件也更严格。在模型(3)和模型(4)中,分别采用动态面板DIF-GMM和SYS-GMM进行了进一步估计。此外,为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说2,即创新水平越高,互联网普及对经济空间集聚的促进作用越大,我们在模型(5)和模型(6)中进一步加入了互联网普及与技术创新的交互项INT×TEC,以考察这一推论是否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