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BSS-AL吸附Cr(VI)的动力学模型相关参数》

《表1 BSS-AL吸附Cr(VI)的动力学模型相关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笋壳醋酸木质素吸附重金属Cr(VI)的特性及机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1可知,不同的初始Cr(VI)浓度下,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的相关系数R2范围为0.822~0.922,说明吸附过程不遵循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修正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的相关系数R2维持在0.781~0.892范围内,不适合拟合该吸附过程。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0.999、0.997、0.997,该模型能够描述该吸附过程,表明控制吸附速率的步骤可能是化学吸附[14];粒子内扩散模型是用来描述溶液体系中吸附质粒子向吸附剂内部传递过程,在吸附质被吸附的过程中,通常不仅仅伴随液相传质,还有内部粒子扩散传质,因此该模型认为粒子内部扩散是控制吸附速率的步骤,而膜扩散在整个吸附过程中忽略不计[30]。如图5-d所示,该图线不经过原点,表明该吸附过程受多种因素控制。可以看出整个吸附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表示膜扩散,即Cr(VI)从整体溶液向BSS-AL移动过程中受到外部阻力的影响;第2阶段表示Cr(VI)向BSS-AL表面的孔隙中进行扩散并达到平衡[31]。表1中kint1和kint2可以反映吸附速率的大小,kint1明显大于kint2,说明随着溶液中吸附质Cr(VI)质量浓度的降低,导致第2阶段吸附速率明显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