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黏蛋白表达的细胞类型及主要部位》

《表1 黏蛋白表达的细胞类型及主要部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表皮生长因子对动物肠道黏蛋白分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肠道黏液层是肠道的第一道屏障,对多数细菌和病原体具有阻碍作用,同时也是机体与外部环境交换营养物质、水、气体等物质的重要场所[7]。黏蛋白是黏液层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和器官中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糖蛋白[8]。黏蛋白的关键成分是一种富含脯氨酸、苏氨酸和丝氨酸序列的“PTS”结构域,当“PTS”结构域与多聚糖结合后形成黏蛋白结构域,通过O-寡聚糖链与水结合,赋予黏液凝胶的特性[9~10]。根据结构和定位的不同,黏蛋白可分为膜结合型黏蛋白和形成凝胶的分泌型黏蛋白两大类(表1)[11~23]。分泌型黏蛋白主要包括MUC2、MUC5AC、MUC5B和MUC6等[2~3,9,24],其中MUC2是肠道黏液层的主要成分,参与肠道润滑,同时作为肠黏膜屏障的第一道防线,促进有益菌的定植,阻止病原微生物的黏附,维持肠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9]。膜结合型黏蛋白除了含有黏蛋白结构域外,还含有特殊的跨膜结构域,如SEA结构域和vWD结构域,这使其能够固定在细胞膜上[10]。膜结合型黏蛋白主要包括MUC1、MUC3、MUC4、MUC12、MUC13、MUC15、MUC16、MUC17和MUC20,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黏附、生长及免疫调节[2~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