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剪切状态特征:直剪试验下砂土剪切带形成的细观变形机制》

《表2 剪切状态特征:直剪试验下砂土剪切带形成的细观变形机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直剪试验下砂土剪切带形成的细观变形机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图3可看出:BC段为应变硬化阶段,C点为峰值状态,C点后试样处于应变软化阶段,即峰值应力后试样的变形模式失去原来的均匀性而呈现软化特性,这将引起应变局部化现象。其中,试样的峰值强度为50 kPa,剪应力与法向应力的比值为5.0,残余强度约28 kPa,残余应力比为2.8。由剪应力-剪切位移及体积变化曲线可知,试样在剪切过程中经历了A~F共6个时刻,基于此可对试样的宏、细观力学行为及结构演化进行研究,表2为6个时刻对应的详细特征。其中A点为初始剪切状态,B点为对应剪缩体积应变率为零时刻,C为应力峰值点,该点体积应变率最大;F点为残余状态,体积应变率也为零。由体积变化曲线知,试样在剪切过程中先发生体积剪缩后膨胀,整体表现出剪胀性,结果与赵联桢等[12]对冻砂土接触面循环剪切性能研究中出现的剪胀现象相似。从细观角度看,试样的宏观变形与剪切过程中颗粒的滑移和转动有密切联系;在峰值强度时颗粒试样完成第一次排列,随后在达到残余强度时完成颗粒的重排列,此时颗粒的运动对试样的剪胀性影响较小,试样体积趋于稳定。